美白产品审批制加速行业洗牌②
进口产品周期延长 本土品牌倍受“约束”
“国家药监局将美白产品纳入袪斑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实施审批监管,是出于对美白淡斑产品安全性考虑,此举有利于市场有序竞争和规范化管理。”欧诗漫集团特种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良说,相对于审批制度而言,相关职能部门对美白淡斑类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监管更加重要,这也是保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上海法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曙表示,从执行层面来看,新的《要求》审批流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相关部分检查产品宣称的功效中是否有“美白”、“增白”以及明显提及美白效果的描述,如果没有,就根据非特殊化妆品进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药监局一旦认定某产品为美白产品,专家则会审核主要美白成分和配方的功效原理和安全性,通过审核备案则发放特殊用途化妆品证号,允许作为美白类化妆品销售。
该《要求》对于进口品牌的美白类化妆品影响主要是周期延长、费用增加。之前国家药监局对所有进口化妆品均采用审批准入制管理规范,非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单品申请通过周期通常在8-10个月,费用在5800元左右;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申请周期为12-18个月,费用为13700元。实行新的《要求》之后,某些进口美白类化妆品如果需要重新准备资料申报特殊用途化妆品,专家复议申请材料可能会延长1-2个月,加上重新审批发证又会延长3个月左右,并且要对进口美白产品加测苯酚、氢醌、PH值、人体斑贴实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每个单品会增加8000元左右的检测费成本。
据部分本土企业预计,此次实施新的管理规范之后,至少有20%的美白产品无法通过药监局审核而被淘汰出局,这对于美白类护肤品总体市场容易将有一定影响。
中小企业“剑走偏锋”或难长久
根据尼尔森公司调查统计,美白类产品的销量仅次于保湿补水产品,在护肤品市场占比30%左右,每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为了规避美白产品的安全性和被监管的风险,部分企业早在新规范出台之前就重新设计了美白类产品的功效说明,多数产品用“去黯哑”、“淡化色素沉着”、“抑黄”、“提亮”、“改善暗沉”、“修隐瑕疵”等描述代替了“美白”、“增白”、“袪斑”、“淡斑等词汇,但是通过改变产品名称和功效描述是否能让美白类产品走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途径,这还需要药监局进行专业评审认定,而且充满诸多变数。
据获悉,由于此次发布的《关于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对化妆品行业影响甚大,广东省日化商会就此于1月17日在广州举办专场研讨会,我们将持续关注最新动态。
供应优质进口精油,植物油,纯露,油脂,色料,功效性成分,香精,防腐剂!
电话 020-36768680/36768681
同类文章排行
- 来自秘鲁的高营养植物-玛咖提取液
- 2014年秋化妆品市场回顾-最受关注的诉求
- 面膜严重同质化,如何做到与众不同?
- 低敏化妆品解决方案
- 绿色认证会影响B2B及B2C的购买行为
- 你的面膜,还在添加防腐供体甲醛吗?
- 【化妆品原料】替代化妆品防腐剂的护肤品原料 1,2-戊二醇
- 欧盟新的「致敏物限制」使香水製造商被迫改变配方
- 揭秘洗发水的最新流行趋势:可当香水的洗发水!
- 中国洗护的硅油之争